踏着春天的脚步,传递每一份感动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记录是媒体的责任。庚子新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逆风而行,匆匆奔忙的背影,定格成这个春天最美丽的风景。 

深入一线,与最美“逆行者”面对面,是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神圣而光荣的使命。隔离病区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就是在这个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逆行勇士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竞速。如何记录“逆行者”在战疫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惟有深入一线,直击现场,才能采写有温度、冒热气的作品。

2月13日,简短的采编会后,拿起相机,带上录音笔和采访本,直奔曾都医院。第一位受访者来自感染四区,穿上白色战袍,她是一位全副武装的战士;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她是一位单身母亲,为了兑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愿意为医学事业奉献一生”的誓言,过小年前,把两岁多的孩子送回娘家,封城后,孩子奶粉告急,一场奶粉接力赛从城区跑向乡村,那坚定的步伐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满满牵挂,那迎风奔跑的背影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浓浓爱意,那边跑边哭的泣声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分外思念……

曾都医院感染一区是救治任务最繁重、最危险的病区。17年前,三十而立的邱峰走进感染一区,一干就是20多天。而今奔五的他上有三位年事已高的老人,下有八岁的儿子需要照顾,而他的选择是再进感染一区,面对易感染环节,他让其他医护人员先撤出,他一个人在狭小空间里为病人操作,待危险消除,再让其他医护人员进来。为了节省紧缺的防护服,他进病区前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从曾都医院到家直线距离1000余米,对他而言,像隔着十万八千里,每每走出感染一区,他都会朝着家的方向深情凝望……

生命是可以相互感动的,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护士长邓丽花接到援鄂通知后穿着工作服,带了套工作服就匆忙出发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已80多岁,平时都是她帮着爸爸买药,爸爸吃的药没有了,身在随州的邓丽花哭了,泪水中有对父母的满心担忧,有为人子女的心急如焚,有对身在南昌同事的诚挚感激……曾都给江西援曾医疗队员最真挚的关爱,他们又把这份爱传递给患者,期待患者把这份爱再传递给社会。待春暖花开时,生命的繁花也会如约绽放……

一名护士,不是你对患者称呼得有多亲切,讲得有多好听,而是用无声的语言去关心每一个患者,架起医患之间桥梁,形成医患之间默契。身为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的傅丽萍,明知采集咽拭子有被感染的风险,她的选择是她来,正如她所言,没有人生来勇敢,因为正被需要。面对病情重的患者,她不厌其烦地为其擦身,定格成病房里最温暖的瞬间……

幸福来得太突然,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生黄平在随州吃了一碗长寿面,在异地他乡,家人、战友纷纷送来祝福如一缕春风。爸爸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回来?面对千里之外孩子的呼唤,黄平侧了侧头,短发遮挡着屏幕。他怕孩子看见父亲流泪的样子。擦干眼泪,起身前行,黄平奔走抗疫的身影,定格成青春风华的最美背景……

瑞金90后女孩谢芬芬常常泪水涟涟。患者一句谢谢,她会哭;患者出院时跟她说拜拜,她会喜极而泣;患者问她吃饭没有,她说没有吃,患者让她赶紧去吃,她会哭……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很多的“逆行者”奋斗在一线。有急曾都医院之所急,谋曾都医院之所需,解曾都医院之所困,众筹急需医用物资的江西援曾医疗队员;有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让人生在历练中出彩的郭惠香;有愿一袭白衣当戎装的“男护士天团”,有曾都医院夫妻同心战疫的程涛夫妇、王改夫妇、黄达夫妇;有上阵父子兵的黄勇黄睿……

他们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有自己的牵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也会害怕,也有恐惧,但他们依然挺身而出,逆风而行,是因为那份使命、那份责任。

图文:曾轩

编辑:吕贞

审核:运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