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9月3日,走进万店镇先觉庙村三组顺达稻田蛙养殖合作社,见到了儿时书本上描述的情景。
夕阳下,阳光打在渐黄的稻谷上,微风吹过稻香扑鼻,连片的稻田被纱网围罩,还没走近,此起彼伏的蛙声传入耳朵,稻田里一垄水稻、一洼水池,一排食台,聚集着数不清的稻田蛙,有的在吃食,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游动。
57岁的农民谌祖贵是这家合作社的负责人。2015年,在外地务工的儿子,在网上看到稻田蛙养殖效益不错,父子两人一合计,决定干这个行业。谌祖贵多方联系,在荆州找到了一位师傅,专门到农场去学习了半年,免费打工只为学习种养技术。
学成归来后,谌祖贵投入8万元,种养6亩地的稻田蛙。经验不够,到处请教人、网上查资料,摸索着忙活大半年,到年底稻田蛙卖完基本上保本,谌祖贵觉得,“第一年就能保本,还不错,有干头,值得好好搞!”
第二年,一家人干起来劲头更足了,有了经验,稻田蛙养殖得更好,产量更高,市场也逐渐打开,当年除去成本赚了6万元。随后谌祖贵加大投入,扩大规模,流转贫困户的土地,今年共投入30万元养殖22亩。
如今,金灿灿的稻子压弯了腰,稻田蛙也到了成熟的季节,“呱呱”叫个不停,似乎在唱着丰收的歌曲。谌祖贵每天在地里转悠个不停,投食、除草、消毒、换水……忙得不亦乐乎。
说起稻田蛙养殖的好处,谌祖贵介绍,稻田蛙养殖利用水稻遮阴、水层浅,可提供栖息场所,尽可能还原稻田蛙自然生活的环境,保持稻田蛙原有体表自然色彩、色泽以及口味。而稻田蛙又是水稻田中的捕虫能手,排泄物还是水稻很好的肥料,养蛙的稻田完全不施肥、不打农药,避免农田土壤板结。
望着满池的稻田蛙,谌祖贵告诉笔者,一亩地大约可以产2000斤蛙,主要销往武汉、江西的水产市场以及随州本地,根据市场行情,每斤售价17元至50元不等,除去各类成本,一亩地纯收入大约1.5万元到2万元。
自己丰收了,谌祖贵也带动着贫困户一起致富。他流转贫困户的土地,聘请七八名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从事除草、投食、田间管理等工作,每天工资100元。采访时,该村三组贫困户魏友付正娴熟的将蛙食撒在食台上,田间稻田蛙进食的“呱啦呱啦”声此起彼伏,大约一刻钟后,饱餐一顿的稻田蛙纷纷返回稻田“消食”。
“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首战告捷,也有效增强村集体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与决心。先觉庙村委会副主任谌述安介绍,该村以顺达蛙稻养殖合作社为引导,今年投资兴建心连心稻田蛙养殖示范基地20亩,以贫困户入股分红、吸纳务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