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丨探访府河镇四五咀村

“等我种植成功了,带着你们一起种。”阳春三月,莺飞草长。3月9日,曾都区纪委监委驻府河镇四五咀村第一书记赵耀和返乡能人杜有勇来到一组村民黄道军家中,商讨种植红松茸示范基地建设土地流转事宜。

“现在湖北的红松茸平均批发价8元每斤,预计亩年产值3万元左右。”杜有勇曾在山东的红松茸基地务工多年,掌握了红松茸种植技术,看准红松茸市场前景广阔,于是萌生了返乡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的想法,现计划流转10亩地,新建设施大棚10个。

小小香菇撑起村民“钱袋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晌午时分,艳阳高照,一排排黑色大棚内气温迅速攀升。棚内菇农们穿着单衣,手提篓子,正在采摘年前栽种的最后一茬香菇。眼下,正是养菌的时候,棚内还有码放整齐的新菌棒,菌棒眼上长出一团团乳白色的菌丝。

“头一年,我种了2万多棒,去年种了6万多棒,棒子越种越多,日子越过越好。”脱贫户黄磊在大棚内忙得额头渗出汗珠,脸上却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2020年,区纪委监委驻四五咀村工作队协调12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建设香菇产业基地车间和种植大棚,配备制棒机、封口机、消毒柜、烘干柜、木材粉粹机等生产设备,有效带动农户通过参与发展产业、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基地共带动30名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0元左右。

“目前,已经制好的新菌棒有4万多棒,今年香菇基地将种植16万棒,比去年还要多上3万棒。”赵耀介绍,每个菌棒的成本9元,能赚5元,菇农们的种植积极性不断增强。下一步,将发展红松茸、女儿红药材等产业,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处处美景渲染村民“生活圈”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蔚蓝天空下,易氏祠居民点每家每户门前高高挂起红灯笼,十来处民房白墙红瓦,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池春水碧波荡漾,广场中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等宣传标语醒目夺眼......一幅秀美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0年,驻村工作队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03万打造易氏祠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墙面包装、种植绿化、修建休闲广场和花坛景观、建设造型墙、增加护栏......工程完工后,村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住在这里神清气爽,真的是换了一种生活。”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的黄家宗感叹道,他说,以前这里是菜地、牛圈、猪圈,环境脏乱差,曾经想着要到城里买房住,但现在变了模样,住着可滋润了。

近年来,四五咀村实行分湾、分片、分户、分点规划,符合生态,融入自然,逐步推进,促使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赵耀介绍,今年将对铁路高架桥下的健身广场和村委会之间空地进行美化改造,在堰塘中种植水草、布置水车、渔船和荷花,增加观赏性,争取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潺潺流水绘就村民“春耕图”

兴修水利,稳粮稳产稳民生。池塘边,黄灿灿的油菜花迎着春光肆意盛开,远处的山丘和油菜花倒映在水中,仿佛是给山丘穿上了花裙,春风掠过,油菜花随之起舞,水面泛起了涟漪,让人陶醉在山水的浪漫之中。

“现在好了,有了这口池塘,我今年准备把家里的几亩地都种上水稻,每亩能增收四五百元钱。”四五咀村4组村民王开江说,家里五亩良田,以前种水稻,因为灌溉水源不足,只能“靠天吃饭”,亩产量不高,索性都种上了芝麻、花生等旱庄稼。

2021年,驻村工作队在区水利和湖泊局协调资金18余万元,进行堰塘清淤,在四周修建护坡,还将自然河流水引入堰塘,增加蓄水能力,解决了附近居民生活和20亩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赵耀介绍,“我们将加快完善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可持续水利灌溉保证。”

图文:刘浩

编辑:湘根

审核: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