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洛京公路,走过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纪念馆,脚下宽敞平坦的柏油公路,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披上一层淡金色的薄纱。前行不多远,拐过几道折弯,一条不规则青石铺就的小路,环绕着一汪碧水,青石路的那一头,一座原木色的六角亭掩映在翠绿色的银杏树中。青石路旁充满古韵的碑牌,提示着笔者已经来到曾都区洛阳镇张畈村。
一朝白露暖秋色,翠色张畈景不同。9月7日,恰逢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但在张畈村竹林湾,笔者感受到的确是正午的骄阳、瓦蓝的天空、娇而不燥的微风和满眼的绿意。
“早先的竹林湾,就是一处小水塘,枯枝烂叶、生活垃圾漂浮其中。”村四组保洁员代中修告诉笔者,他今年56岁,是脱贫户,由于身患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村里给他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做好竹林湾周边区域的卫生保洁就是他的日常工作。
“村里花了大力气修整竹林湾,给堰塘周围进行生态浆砌、建六角亭、修花坛和铺草坪。现在环境好了,乱倒垃圾的也少了。”代中修说,“当保洁员一年的收入有6000元,要是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一次就能奖励100元。”
生态宜居住的下,产业兴旺奔小康。柳树湾旁柳树河蜿蜒而过,柳树河对岸一字排开的是张畈村占地120亩的扶贫产业种植基地。一株株如饥似渴吮吸着养分的银杏树、桃树、李树,在阳光的照射下焕发着勃勃生机,与一旁的柳树湾交织在一起,青砖、红瓦、白墙,俨然一副山居画卷。
易地搬迁到柳树湾的脱贫户罗安炳,此时正拿着锄头,一薅一拍,地里的杂草先是被带起,再将杂草根部包裹的泥土拍掉。罗安炳的妻子由于患病,在家卧床已十多年,易地搬迁后,罗安炳的家就在基地的旁边,闲时到基地打工每个月能有1000元,忙时基地按照100元实行工资日结。
“房子是搬的新房子,环境又好。走出家门就能务工挣钱,不光脱了贫,以后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罗安炳喜滋滋地说,“我们家的小康生活,幸福在望。”
近年来,张畈村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新建文体广场两处,新建村史馆一处,在村组道路沿途安装太阳能路灯32盏。对村组堰塘生态化浆砌、外提草坪绿化、安装护栏,修建三格式水冲式公厕,完善配套污水管网建设。配置勾臂式垃圾箱、垃圾运输车及三轮车,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进一步探索幸福和谐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生态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四美村庄。
张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代丰安说:“美丽乡村建设能很好的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沿线村容村貌的改变,村内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将进一步促进村内旅游产业向好发展,从而有效带动村民创业增收富民。”
图文:银川
编辑:银川
审核: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