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示范行动 | 幸福是干出来的

近日连续的高温,一场降雨给大家带来了久违的一丝凉爽。8月19下午,在张畈村和胡家河村交界处的山坡下,郭猛扛着一袋鸡饲料向山坡上走去。

“再有两个多月,我这两三千只鸡就可以出售了,以目前的形势,今年就养鸡一项可以纯收入3万元左右。”正在喂鸡的郭猛浑身是劲,信心十足。

“每到银杏节时,就有好多老客户打我电话,他们都说我养的鸡口感好。你看我的鸡都在树上乘凉,我每天就喂一次,平时主要在野外放养,而且喂的鸡饲料都是我自制的。”80后小伙子郭猛是洛阳镇张畈村二组的贫困户,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家有两个孩子,妻子患有重病,一直依靠药物治疗,家庭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人肩上。2014年,他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刚开始,郭猛并不相信政府能帮他脱掉紧扣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子,一度很抵触。“对多次上门入户了解情况,与他商量脱贫的各级干部,他并不是很相信。”张畈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代丰安说,但我们依然“三番五次”入户与他见面,最终打动了他。2015年,在扶贫工作队邀请专家指导下,郭猛开始养鸡。他在自己住房旁边搭建鸡棚数十间,购买鸡苗5000余只,种植袋料香菇10000棒。但在创业的路上,郭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年的种养殖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发展再次陷于困境。郭猛的产业发展失败,引起了镇、村及驻村工作队同志的高度重视。2016年初,驻村工作队和区农校帮扶干部再次来到郭猛的家,帮忙分析问题原因,认为夫妻二人勤劳贤惠,加上从事种养殖多年,有一定技术基础,继续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是极有希望的。意志坚强的他面对家庭窘境并没有低头。他用东拼西凑的3万块钱种植袋料香菇1万袋、养土鸡3000只。

“那段时间,过的充实。”郭猛回忆着说道,“日夜不停地平场地、搭鸡棚、捡香菇,一年下来,不但还清了欠债,纯收入还突破了3万块。”有了本钱之后,2017年,他又利用5万元的扶贫贷款,将香菇规模扩大到2万袋,重新购回土鸡苗3000只,还承包了一口5亩的大堰塘养鱼。区农广校的帮扶干部还为他送书,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当年,他的收入达到了7万多元。 “2016年,我们一家之所以能成功脱贫。得益于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多次主动上门,与我沟通,不断鼓励我们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他们的耐心和诚心打动了我们夫妻二人,给我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奔向幸福生活的极大信心。”郭猛感激的说道。2017年下半年,利用危房改造补贴政策和家庭种养殖多年积累的收入,郭猛将四间老房就地改建成了三间二层的小洋楼。代丰安说,“郭猛从不等靠要,决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户帽子。主动发展产业、主动谋划致富,是我们村脱贫致富的榜样。”发展产业还有奖补,这么好的政策,郭猛越干越有劲,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帮助其他贫困户一起种香菇脱贫。2018年,头脑灵活的他抓住村集体主体带动发展香菇大棚的机遇,第一个报名,一股劲搞了2个大棚,种殖香菇2万袋,同时,他将自己技术传授给村里4个贫困户,带领他们一起种香菇。在郭猛的带动下,张畈村贫困户纷纷主动发展产业,在村里现身说法,讲自己的脱贫故事,交流心得,全村扶贫产业的规模发展越来越大。“去年我喜得二孩,再加上这几年生活逐渐向好的发展,妻子的病情也有了明显的好转,我身上的压力也渐渐变小了。”郭猛脸上洋溢着笑容。“要不是国家的政策好,看病报销比例也高,还帮我们发展产业,这些变化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走,我带你去看看我的香菇大棚。时间到了,我要去看看大棚降温如何了。”“香菇现在是养菌期间,温度控制很关键。”郭猛一边看着温度计一边说,“我今年的香菇棒成活率在99%以上,估计能有五到六万元的收入。”生活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但郭猛并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他的目标不光是要脱贫,他要致富奔小康。对未来他充满了信心:“明年还要与同村其他农户联手合作,继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养鸡也不能丢,再喂上几头猪和10箱土蜂……”

来源:洛阳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