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贤涛:致富探路者 百姓贴心人

他敢想敢拼,争做创业创新“先行者”,苦钻香菇种植技术,成为山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他不忘初心,勇当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近千户贫困村民种植香菇脱贫;他主动请缨,敢做直面危险的“逆行者”,疫情期间,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他就是随州市九口堰富民蘑菇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严贤涛。

严贤涛先后荣获省级劳动模范、省乡土拔尖人才、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称号,连续两届被推选为随州市政协委员。2019年8月29日,他荣获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严贤涛说,“获得这些荣誉,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带领村民发展香菇种植,让随州菇香飘向更远。”

谋“出路”走“新路”,科学种植走上致富路

严贤涛出生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少时家贫的严贤涛,离开家乡走南闯北,尝试各种工作,立志通过创业改变命运。

随着改革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随州的香菇开始走出国门。“洛阳镇的气候适宜种菇,出来的菇形状好、味道好,在全国各地都受欢迎。”早年,严贤涛在外地收购贩卖香菇,熟悉了香菇市场行情,逐渐燃起了栽种香菇创业的想法。1992年,他先后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真菌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学习食用菌制种和栽培技术,回家后开始尝试新的种菇方法。他种植的香菇、木耳渐成规模,也卖出了好价钱,成为洛阳大山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随着香菇规模化种植,当地各类木材消耗量也日趋增加。“绝不能富了个人而荒了山林!”有一次,严贤涛看着村角堆积的稻草,萌发了利用农作物废料栽培食用菌的想法。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失败、再试验,严贤涛选定的一季菇一季稻轮作方法获得成功,这就是后来被称作“菇+稻”的轮作模式,比传统栽培模式每亩可多获纯收入万余元,每亩栽培双孢蘑菇可获纯利5000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技术突破,获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和随州市科技创新三等奖,被华中农业大学授予“菇—稻”周年生产试验示范基地。

此后,严贤涛又试验成功“菇+菜”轮作模式和食用菌盆景栽培。2017年,他培育的食用菌盆景在武汉农博会和北京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上参展,先后斩获金奖和银奖。他的试验探索始终没有停止,至今他已掌握近20种食用菌栽培方法,技术储备在全省行业领先。

“一人富”到“一起富”,携手乡民共奔小康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种香菇致富后,严贤涛看到村里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他决心带领乡亲们种菇脱贫。

在探索种植香菇致富的路上,严贤涛成立蘑菇农民专业合作社,先期吸纳几十户贫困社员发展香菇栽培。为了覆盖更多贫困对象,他慢慢地摸索出“五统一分”的帮扶模式,即:合作社统一制棒、统一建棚、统一指导、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分户管理。仅2019年,他协助洛阳镇政府在10个村建钢构大棚200余座,帮助300余户困难户成功栽培香菇。又带动府河镇55户特困群众发展香菇产业。

对于特困菇农,严贤涛不仅免费提供技术资料,还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10年来,他先后在曾都区洛阳镇、何店镇、府河镇、万店镇等地,为菇农讲课200余场次,培训菇农10000余人次,免费向菇农发放技术资料15000余份,先后投入帮扶物资达50余万元,帮扶近百户菇农走上致富之路。

为了让更多人从香菇种植中受益,自2012年以来,严贤涛撰写了《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等14篇反映农村经济建设和民生的提案提交市政协会议,其中大半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并被组织实施,为随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献爱心暖人心,同心抗疫温暖前行路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抗疫物资出现紧缺。严贤涛联合民建会员企业城堡蛋糕向随州市中医院捐赠价值6000元的面包、牛奶等,向民建餐饮企业捐赠价值10000元香菇,保障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饮食。  

严贤涛主动请缨加入曾都区总工会志愿者队伍,安装值守棚,日夜参与值守,协助洛阳镇政府完成小区防控任务,与村和部门干部严格值守,摸排防控居民外流,协助检查体温。管控升级后,他又组织了6名志愿者为小区居民提供帮助,义务代购蔬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居民在微信上向严贤涛表示感谢:“冒险去采购,向你致敬!”“你无私的奉献让我们的生活得到了安逸!”“辛苦了,志愿者!”“你们和战士一样是大家心中最可爱的人!”“谢谢你们的付出!”……

来源:区委统战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