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袭白衣当戎装丨来自江西援曾医疗队的报道

朱尚文、郭水华、刘强、罗才祥是来自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的男护士,相继出征曾都医院,被人们称赞为“男护士天团”。

在曾都医院,他们会因为患者的赞许而感动,会因为患者的问候而倍觉暖心,会因为患者的康复而倍感欣慰,也会因为家人的牵挂而泪湿眼眶。

2月27日,来到江西支援随州医疗队曾都医院队员驻地,听他们讲述一线故事。

“你们照顾得比家里人照顾得还要好!”

“在这里,你们帮我们洗脸、洗脚、擦身子,把我们照顾得比家人照顾得还要好!”在曾都医院感染一区,患者对医护服务赞赏有加。

感染一区原本是曾都医院的感染科,这次疫情发生后,最早设为隔离病房,定点收治确诊病例,是该院病床数最多、收治患者相对较重的科室。“感染一区陆续出院了一些患者,随后从四、五、六病区又转入28个患者,目前是满床状态。”朱尚文介绍,他和其他19名护士主要负责输液采血、发药、血气分析、分发食物和满足患者的其他需求。

在隔离病区,患者没有亲人陪伴,每天打交道的是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他们既孤单,又恐惧。“只有让患者消除恐惧,不觉孤独,增强战胜疾病信心,增强自身抵抗力,才能早日康复。”朱尚文说,江西援曾医疗队第二批队员接手感染一区后,除日常护理外,指导患者饮食,宣传中医药治疗方法,与患者多拉家常,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况。

有一个70多岁的男患者,患基础病较多,朱尚文和护士们通过与他聊些爷爷奶奶带孙子的经验,聊些为人子女在外打拼的故事,聊些随州风土习俗……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交融,老爷爷敞开了心扉,看到医护人员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他心疼地说:“你们这么远来到随州,为我们忙前忙后,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我们能自己做的事就多做一点。”

“老爷爷如此理解我们,一股暖意涌上心头。”朱尚文有感而发,其实,还有一家人都隔离在感染一区的现象。前几天,一位老奶奶先出院了,老爷爷还在病房,尽管其生活起居由护士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但老爷爷还是有些孤单。昨天从其他病区转来婆媳两人,婆婆生活半自理,儿媳的症状相对轻些,医疗队正在想办法让婆媳俩尽快康复,一同出院。

从队员驻地到曾都医院,每天两点一线的往返,他们甘之如饴。“我是一名医务人员,还是一名预备党员,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朱尚文坦言,来曾都医院已经14天了,他最牵挂的是家中的两个孩子,大的两岁半,小的才四个月。从赣州到随州千里之遥,在妻子和孩子需要他的时候,却不能陪在身边,他心里很愧疚。朱尚文说:“已然来到曾都医院,我就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尽量用所学到的东西去服务更多的患者。”

“江西老表不来给我们打针了吗?”

“今天怎么江西老表没有来了?不来给我们打针了吗?”前几天,在感染七区,一患者对先到病房的曾都医院护士说。

“患者为什么这么牵挂你们?”笔者问。

配药、换药、打针、抽血,给重症患者上心电监测等辅助检查,这些护理跟平常差不多,隔离病房里的护理工作,一旦穿上厚重的防护装备,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抽血动作,都变得异常艰难。在层层防护之下,医护人员的视觉、听觉、触觉都受到了影响:隔着护目镜的水汽,要看清患者的血管并不容易;医用手套让手指不再灵活自如,扎针时要分外小心……郭水华说:“既要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还要集中精力,像不穿防护服一样,认真细致完成每一项工作。”

更多的患者,要靠医护人员去安慰和鼓励。郭水华说,感染七区的患者症状相对较轻,只有一个患者上了心电监护仪,大部分患者能下床自由活动。工作之余,有几个会跳舞的护士带着患者在病区里做做康复运动、跳跳舞、玩玩我画你猜游戏,患者的心情舒畅了,更愿意配合治疗,自身免疫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果患者总是郁郁寡欢,担心这担心那,是不利于治疗的。

“或许是患者非常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也许是我们与患者的互动多了,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热情和真诚,才这么牵挂江西老表。”郭水华补充道:“我们愿意陪着患者一起熬过现在的苦,我们祝愿每位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采访手记:

采访时,刘强正在感染七区上班,刚下夜班的罗才祥满身疲惫的回到房间,我们不忍心打扰他,只想让他多休息一会儿。

窗外的雨拍打着落地窗,透过雨花斑驳的玻璃,仿佛看到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到患者身边,为患者喂饭、打针、抽血、洗脸、洗脚、擦身子。他们收起了粗犷,增添了细腻,他们是暖男,也是硬核战士,更是真心英雄:平凡的他们给我最多感动,因为有他们,温暖了冬天。

图文:运来

编辑:吕贞

审核:运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