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在这儿,就像在家一样”

 

7月19日至20日,暴雨突袭洛阳镇,水位淹没集镇最深处达3米,洛阳镇全面告急。两天时间,全镇转移和临时安置3961人,救出被困群众550人。

 

成立临时的家

 

  经过紧张筹备,7月25日上午,洛阳镇在该镇高级小学成立了新的安置点。“学校最多时安置受灾群众100多人,他们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家’,吃、住基本得到保障。”洛阳镇分管领导王道用介绍道。据了解,早在19日暴雨来临前,本已在洛阳小学设立了安置点,可眼看水位上涨,又将安置点转移到地势稍高的洛阳高小,但还是未逃脱洪水的吞噬,校园仍进水近2米深。

 



“一定要将工作做细、做好”

 

  “受灾群众的家园被洪水袭击,在这个特殊时期,临时安置点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一定要将工作做细、做好。”洛阳镇党委书记解伟对工作人员叮嘱道。为了尽早将受灾群众转移到新的安置点,工作人员连夜抢修电路,在食堂、宿舍牵设专线,以确保不出故障;学生食堂里淤泥达10厘米,组织人员日以继夜清除;镇内物资匮乏,到临近乡镇采购……一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灾民,安置点安排了4名镇干部,8名学校工作人员,成立了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住宿安置3个工作组。新的安置点确定后,镇分管领导与安置点负责人日夜守在安置点,很快起草了安置点日常管理制度,对安置工作进行了分工和规范。物资谁来统计、如何分配,如何确定是否为无家可归的灾民,房间怎样安排,生病了怎么办……

 

 

 

“我们很满意”

   在受灾群众就餐间,笔者看到工作人员与他们攀谈了起来,原来是了解受灾群众的各种问题,以便于全面应对。随着安置点的一些问题逐一规范,受灾群众也陆续涌入安置点,安置点受灾群众的生活也变得井然有序。

  “已经在这里干了十来天,虽然这几天高温,能为这些灾民服务,自己苦点累点也值得。”工作人员方晓说道。“在这儿一日三餐每顿都是一荤三素,还有绿豆稀饭,我们很满意。”朱辉向接过话茬,其子女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孙子住在安置点。

 


  在临时安置点灾民们的宿舍里,每间宿舍均配有电扇、蚊香,每天派2名工作人员,24小时负责安置点群众饮水、用水等生活保障。28日晚间,80多岁的王菊英身体不适,出现呕吐症状,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迅速请来镇卫生院医生前来诊治,对症吃药后情况好转,工作人员这才放下心。

  安置点工作人员在搞好服务的同时,针对灾民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作者:毛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