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从金黄银杏叶标识的G70福银高速公路洛阳收费站出站,车辆驶进风景如画的327省道,满树金黄的银杏树分列路边。在曾都区洛阳镇九口堰村的九口堰党员教育基地,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修好红色旅游路,服务乡村振兴。
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曾都区交通运输局激发群众参与意识,针对“八组村道狭窄,影响出行”的建议,经过村民“院场会”共议,村民代表一致通过此路必修。
乡贤孙兆乐率先捐款5万元,全组村民争先恐后出钱、出力、出土地,如今这条长2000米、宽5米的公路修好了,村民建起“功德碑”,把贡献大的村民姓名刻了上去,感召后人。
曾都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刘金波介绍,近几年,交通部门为九口堰村投入资金400余万元,新建通村公路2.142公里、提档升级5.144公里、打造人文景观4处,去年筹资30万元为新修的罗什寨旅游路安装钢护栏,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交旅融合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路通百业兴。九口堰村党支部书记代道明说,区镇村三级联合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村集体通过山场流转、房屋入股等方式,引进“大乐之野”落户。民宿经营区已投资3000余万元,配套有咖啡厅、婚礼草坪、树下泡池、户外拓展等业态设施。
“在小红书刷到的,没想到这么漂亮的地方就在‘家门口’!”随州市民金晶在“大乐之野·银杏谷”民宿,道出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心声。
民宿主理人李丹说:“24间客房,每逢节假日满房,八成是外地游客。‘五一’试营业以来,入住客人数量持续攀升,运营效果远超预期。”
依托交通优势,九口堰村乡村合作公司顺势流转200多亩闲置土地,发展猕猴桃、辣椒等特色种植,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该村香菇年种植达150万棒、近百人在香菇基地务工。村两委还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发展庭院经济、特色种养、创业就业,让村庄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家家是“商户”、人人增收入。近两年50余名乡贤能人、新村民回到九口堰,投身农旅、建设家乡,在家门口实现了高品质就业。
原在广东务工的、回乡当上大乐之野民宿客房主管的四组村民张艳荣说:“村里有了好的工作岗位,月收入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客流,80后村民朱东华在路边开办九口堰农庄,“十一”期间平均每天客流量120余人次,日营收5000元以上,全家人在一起幸福指数高。
大路连小路,齐心绘新图。曾都区交通运输局综合计划股负责人沈增说:“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让农村公路成为民生路、产业路、旅游路,服务村民走上共富路。”
图文:潘庆芳 宋晶华
编辑:晓萱
责校:文静
审核: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