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通畅的通村道路,有如园林的村庄美景,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淳朴向上的村风民风……初夏时节,走进曾都区广袤的乡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绿色美好的村庄生活图景。
曾都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文章,有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美丽乡村建设焕发新气象,在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展现了曾都担当。
建章立制
统筹推进工作落实
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必由之路。
曾都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领导体制。及时调整换届后区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建立了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督导机制,强化重点工作调度。2022年区“两办”牵头开展了3轮集中督导,帮助各地各部门找问题、找差距,督促整改提升。
压实部门责任。该区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对易地搬迁安置区,分类精准施策,加强上级政策衔接,重点抓好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和社区融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致富。
落实帮扶责任。持续向79个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145人,实现应派尽派。举办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训班,提高驻村帮扶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区驻村办每季度对驻村干部日常工作情况开展督导,切实加强履职管理,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深入派出干部所驻村听取工作汇报、掌握工作开展情况。驻村工作队员与村“两委”干部一道,在巩固脱贫成果、开展疫情防控、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培养与锻炼结合,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内生动力。该区用好“一线识别法”坚持在乡村振兴一线识别考察干部,去年优秀驻村干部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13人次。
落实政策
巩固提升保障水平
曾都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基本要求,保持过渡期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保障政策总体稳定。
持续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健全学生辍学及劝返情况工作月报制度,规范送教上门教学活动。建立脱贫家庭、重点监测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2022年募集社会爱心资金80万元,资助贫困生650余人次。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500人543万元,申请发放大学新生路费192人11.4万元。
持续提升健康帮扶成效。认真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缴费补贴全覆盖。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区属10家医疗机构卫生健康信息平台与医保结算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结算。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全区106家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去医院,出院能报销。
持续消除住房安全隐患。该区将农房排查和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相结合,对全区农村自建房进行“地毯式”排查,做到“全覆盖、深排查、严整改”。2022年,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纳入C、D级危房改造计划,77户已全部通过改造验收。
持续加强饮水安全保障。推进镇村供水体制改革,组建乡村供水公司,对全区自来水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统筹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全区农村供水工程安全有效运行,所有脱贫户饮水安全稳定有保障。
持续增强兜底保障能力。持续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加强救助预警筛查,及时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精准帮扶
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强化集中排查,健全防返贫监测季调度机制,2022年先后召开4次数据信息共享联席会、9次集中会商,聚焦脱贫户、低收入户等8类重点人群,综合研判农户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15天内完成识别认定程序,10天内落实监测联系人和制定帮扶计划,对因灾因病因意外事故等纳入的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开通纳入绿色通道。
拓展就业增收渠道。扎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保障,编制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台账,过渡期内2022年向在省内县外、跨省外出务工人员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两批次2835人资金63.91万元。着力推动就地就业,设置公益性岗位3022个,就近安置有就业需求的脱贫户、监测对象、因疫情影响返乡人员就业。开展“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工作,补助874人次131.1万元。
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万店、何店、府河等部分乡村,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统筹生态旅游等特色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全区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21家,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96家、家庭农场25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民增收主力军。出台产业发展奖补制度,2022年对4200余户防返贫监测户和其他脱贫户自主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进行奖补,激发农户产业发展动力。因地制宜组建乡村合作公司,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带动农村集体积累,群众增收致富。
该区坚持易迁安置点建设和产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持续加强易迁后续产业帮扶和就业扶持。在申报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中,优先向易迁安置点所在村倾斜。目前,建设区级示范易迁安置点1个、镇级示范易迁安置点2个,实现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建管并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条条漂亮的沥青公路,将一个个生态秀美村庄“串联”起来,构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成为曾都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该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2022年新建和提档升级通村公路108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修通水泥路,各镇干线道路和镇内循环道路全部刷黑。接续推进“厕所革命”,160座年度户厕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个厕所粪污治理试点建成完工,并形成有效运维管护机制。
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建成镇级垃圾压缩中转站7座,配备垃圾转运车33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中转站建设率、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和自然村组覆盖率均达100%,成功创建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三年行动示范区。
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广泛发动村民积极投身“三清四化”(清房边、清路边、清水边,洁化、绿化、亮化、美化)等房前屋后七件小事和环境整治活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战役性”向“常态化”转变。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挖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等功能,积极发展民宿等新产业新业态,从单一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转变。
完善养老设施建设,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2所,其中,城市社区(居委会)33所、农村49所。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床位3100张,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覆盖率达到43%,正常运营率100%。打造曾都邮政三级物流网络,实现镇级代收投站点和建制村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健全区镇村三级治理体系,建立“村党支部+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依托湖北政务服务网,更多事项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44个村社区治理积分制管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抓好乡村治理,各地各村广泛开展村湾夜话、板凳会议,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群众自治水平全面提升。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认真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个个生态环境优美、特色产业鲜明、服务配套完善的美丽乡村,点亮了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为曾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来源: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