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云 | 这些国际救援界“大咖”为啥齐聚曾都?

日前,“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人道救援及灾后重建”研讨会在随州市曾都召开。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对此次土耳其——叙利亚地震参与工作的总结和复盘,进一步探讨社会力量在国际人道援助中的机制、能力、装备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共同探讨未来中国社会力量参与的路径。

国际救援界“大咖”齐聚曾都

总结复盘土耳其——叙利亚地震参与工作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和港澳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杨永斌在线致辞。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原副司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原领队尹光辉,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所长王泺,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夏焦野,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红十字国际学院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教研中心主任张强,新兴际华应急研究总院院长、科技部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晓昊出席会议。

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理事长、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军,爱德基金会副秘书长何文,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邱莉莉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嘉宾还包括相关领域行业专家、救援队、基金会,相关国际机构等行业伙伴,应急技术装备研发与制造企业,覆盖了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的各个阶段,涉及生命救援、安置救助、社区发展等各个领域。

杨永斌在致辞时说,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人道救援及灾后重建,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与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践行南南合作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体现。社会力量需要不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强化能力建设,增进行业交流,融入国际人道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王军认为,中国的社会力量参与救援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如何将这种力量有机组织起来,更充分地应对常态下和突发情况下的各种应急救援情况,可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提升,软件方面包括人员能力、标准流程、救援意识、救援规则、专业训练、沟通机制等,硬件方面则是加强研发更适合各类救援场景的装备。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

这场研讨会为什么在曾都开?

近年来,曾都区抢抓随州获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重大契机,立足专汽产业基础,以应急救援装备为主攻方向,逐步建立了以专用车为主导,新材料、生物医药、物资保障等齐头并进的应急产业体系,涵盖应急抢险救援、应急便携装备、应急后勤保障、应急医疗救护等四大类数百个品种。

据统计,曾都区应急产业关联企业80余家,涵盖应急抢险救援、应急便携装备、应急后勤保障、应急医疗救护等四大类、数百个品种。现有应急专用车资质企业48家,具备年产应急专用车12万辆生产能力,全国市场占有率10%以上。应急篷布年产2亿平方米,占全国市场份额30%以上,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曾都应急产业产值突破230亿元,同比增长15.6%。

今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中国社会力量多支队伍启动救援响应,赶赴土耳其开展应急援助。

来自曾都的随州蓝天救援队队长李长长、队员唐昭参与土耳其地震灾区应急救援。

随州是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首批认定的7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近年来,曾都区何店高质量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承接应急产业转移示范区,曾都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创新驱动下,曾都应急产业高附加值的特色凸显,将不断创新产品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应急产业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曾都区委书记姜皓表示,曾都将借此次研讨会东风,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持续放大产业特色,建强建大研发基地,为应急救援队伍和国际人道救援活动开展演练、企业产品研发提供强力支持。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