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代变局,面临复杂交织的国内国际风险和日益增长的国际援助需求,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月12日,“社会力量参与国际人道救援及灾后重建”研讨会在曾都召开,张强教授以《从“站出来”到“走出去” ——国际救援中中国力量参与路径》为题,为大家授课。
张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红十字国际学院应急管理与人道救援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涉及应急管理、公共政策、志愿服务与社会创新等,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SCI、SSCI、CSSCI论文数十篇,入选北京应急管理学科带头人。
“据中国外交部2月15日消息,土耳其强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派出中国救援队82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派出香港特区救援队59人,此外还有17支中国国内社会应急力量441人前往土耳其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张强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社会应急力量对整个应急生态具有基础性意义。
随州是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曾都是“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该如何抢占应急产业“风口”?
“先要‘站出来’,接着‘走出去’。”张强说,随州、曾都把应急产业作为地区发展战略,具有政策和系统支撑的先行优势,拥有应急产业的硬件设施,已经实现“站出来”,但要通过应急产业集聚带来杠杆效应,实现国内国际“走出去”,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张强说,要创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对应急产业的人才产生吸引力,加强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设计,打通制度的创新、人员机制的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的魄力和方式。
张强表示,随州的编钟文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政府和社会企业界要形成合力,建立起技术创新的人才和能力,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希望随州、曾都作为中国文化文明的标志,吸引先进力量,带动本地发展。
图文:刘浩
编辑:洪瑞
责校:楚豫
审核: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