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2022年08月19日《湖北日报》第10版
全国每十辆专用汽车,就有一辆产自曾都。
产业的兴旺,离不开产业大军。
曾都沿交通大道30公里汽车走廊上,聚集了专汽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0余家,销售公司1000余家,从业人员20万余人。
全国“焊匠”看湖北,湖北“焊匠”看曾都。
以钢铁为“画布”,以焊枪为“画笔”,2.2万名“曾都焊匠”正是随州“中国专汽之都”金字招牌后面的无名英雄。
匠心:经手产品必须零瑕疵
在飞溅的焊花中,把钢板“缝”成一个个特种车罐体。这是程力集团油罐焊接工艺和技术带头人冉作义的幸福时刻。
2004年,冉作义第一次拿起“焊枪”。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匠”,他每晚在胳膊上吊砖头练腕力,每天长时间蹲着练腿功,起早贪黑反复练习焊接技术。一年后,冉作义能手持两三斤重的焊枪纹丝不动,蹲着焊接5小时。
2012年,冉作义入职程力集团,成为危化公司油罐班组的一名焊工。2019年盛夏,冉作义带领班组人员吃住在车间,将三个月的订单一个月内完成,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赢得海外客户的称赞。
“我绝不允许经我手的产品,有瑕疵存在。”冉作义说,每天下班前,他都要和焊接检查员一起检查焊缝质量,不合格的一律返工。
焊接高质量,让产品远销海内外。数据统计显示,曾都罐式车、环卫车等六大类产品,销量多年居全国第一,出口94个国家和地区。
传承:名师带高徒
寒来暑往、焊花闪烁。在焊工岗位,湖北四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员工孙登臣一干就是16年。
“电焊苦、电焊累,焊工就是活受罪!不是蹲,就是跪。”孙登臣说,这是电焊行业的口头禅,也是曾都城区最早一批焊工的真实写照。
焊工工作虽辛苦,但孙登臣也清醒地认识到:焊接质量,生命攸关。这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技术活,要想学精吃透,需要付出百倍艰辛。
“我们焊接人,吃的是苦,流的是汗,焊的是情……”在“焊花”四溅的世界里,孙登臣求知若渴、克难攻坚,先后获得了国家三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等特种作业操作证。
2020年5月,公司任命他为生产部长。他积极组织“青年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理论及实际经验为工人传道授艺解惑。
除了企业积极开展老中青“传帮带”“名师带高徒”培训模式外,曾都区人社局积极打造集教学、训练、实习为一体的焊工培养基地,让焊匠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创新:轻量化提升竞争力
力神专汽是曾都区一家生产罐式运输车的企业。
“罐式运输车的罐体主要分为铝罐和钢罐两种,公司40%的产品为铝罐,铝罐具有轻量化、耐腐蚀、清洁度和安全性更好等优点,但对焊接技术要求更高。”力神专汽生产管理部部长、52岁的肖诗军介绍。
为提高铝罐罐体的探伤合格率,肖诗军带领团队多次试验,对铝罐封头及收拢缝焊接工艺进行固化。改进后探伤合格率大大提升,由原来的平均85%提升至97%,有时候可达100%。
同样容量的罐体,铝罐比钢罐轻50%以上。罐体轻量化改造,成为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曾都焊匠”以技术高、能吃苦、自律严三大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除湖北外,足迹还遍布广东、上海、浙江等20多个省市,带动就业近7万人,年劳务收入42亿元。
来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吕贞 閤浩 王丽
编辑:吕贞
审核:运来